请输入关键字
起病隐匿、知晓率低!警惕这个容易被忽视的“杀手”
时间: 2024.09.29
在我国,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慢性肾脏病(CKD)。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并且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肾性贫血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在肾衰竭阶段,9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贫血。在与慢性肾脏病的斗争中,肾性贫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杀手,它悄悄地影响着肾友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今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肾病学科医师将带领大家了解肾性贫血的相关知识。
肾性贫血是什么?
简单来说,肾性贫血主要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不能产生足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贫血。贫血不仅会让我们感到疲倦,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皮肤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
肾性贫血的危害
肾性贫血危害大,如若不能及时纠正,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与患者的死亡风险、住院时间、终末期肾脏病发生率密切等相关。
首先肾性贫血会减少组织的氧气供应,例如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可能导致脑白质退行性病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痴呆等症状。
此外,肾性贫血还会提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降低生活质量,加速肾脏疾病的恶化,增加住院率和医疗费用。对于透析患者而言,贫血甚至可能提高死亡风险。
如何诊断肾性贫血
贫血的影响不容忽视,那么,如何诊断肾性贫血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3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20g/L,孕妇血红蛋白值低于110g/L即可诊断为贫血。在中国,建议肾性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治疗目标值为≥110g/L,但不推荐超过130g/L。
肾性贫血患者如何健康饮食

肾性贫血除了药物治疗,合理饮食也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在日常生活中,肾友们可以考虑这么吃。

补充铁元素

动物源性食物和植物源性食物是铁的重要来源,动物源性铁易于吸收,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但需要注意的是,红肉摄入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量摄入增加肾脏负担。


以上食物成分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表格内“/”为无数据

植物源性铁主要以无机化合物形式存在,铁元素的吸收率相对较低,但可以作为辅助补充。


以上食物成分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表格内“/”为无数据
蛋白质的补充

蛋白质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之一,适量补充蛋白质有助于纠正贫血,摄入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量摄入增加肾脏负担。


以上食物成分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表格内“/”为无数据
微量元素的补充

食物中丰富的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对防治贫血有显著效果。


选择合适自己的食材
大多数肾性贫血患者伴有高钾、高磷、高血脂和高尿酸。在补充铁剂、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的同时,应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例如,黑木耳富含铁元素,但属于高钾、高嘌呤食物,伴有高钾、高尿酸血症的肾友应避免进食或少吃此类食物。
蛋黄富含铁元素,但属于高磷、高脂食物,有高磷、高脂血症的肾友则需要注意此类食物的摄入。
水果类食物虽然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但也是高钾食物,因此,高钾血症的肾友们则需要规避此类食物的摄入。
对于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的肾友来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液指标,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肾病学科医师提醒,肾性贫血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知晓率低。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贫血,事实上,在慢性肾病早期,仅有不足一半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贫血,即便是进展到慢性肾病终末期的患者,也有近五分之一不知道自己患有贫血。
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规律肾病学科专科随访,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疾病阶段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随访治疗计划。
通讯员:刘雨婷 王慧琴 秦泽颜
审核:一审刘鑫林 二审唐大钧 三审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