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蚊虫叮咬别乱抓,糖友记住“三要三不”
时间: 2025.09.05
小小蚊虫叮咬,对糖友可能造成大麻烦。73岁的白大爷患糖尿病十余年,近日因蚊虫叮咬后抓破皮肤,导致溃烂感染而住院。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代谢内分泌科病房,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代谢内分泌科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夏季防蚊绝非小事,细节关乎身体健康。
糖友成蚊虫“目标”,三大原因需警惕
糖尿病患者是蚊虫叮咬的高危人群,且后果往往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高血糖会阻碍伤口愈合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与神经,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修复能力大幅下降。即便是轻微的抓伤,也可能发展为难以愈合的溃疡。
2.免疫力低,感染风险高
糖友免疫功能较弱,蚊虫叮咬后如果护理不当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甚至引发蜂窝织炎或败血症。
3.神经病变,痛觉迟钝
许多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对痒、痛不敏感,常常无意识抓破皮肤,延误治疗时机。
防蚊五大措施,糖友须牢记
1.穿衣与环境防护
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安装纱窗、蚊帐,避免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黄昏外出。
2.科学使用驱蚊产品
优先选用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产品,喷于衣物而非直接接触皮肤;其次蚊香类产品应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期使用。
3.保持环境清洁
及时清理家中花盆、地漏等积水处,杜绝蚊虫繁殖环境。
4.加强皮肤保湿
每日涂抹无香型润肤乳(如凡士林),保持皮肤湿润,减少干痒和破损。
5.严格控糖是根本
将血糖稳定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7mmol/L,餐后<10mmol/L),从根本上提升皮肤抵抗力。
被叮咬后牢记“三不三要”
要冷敷:用毛巾包冰块冷敷10分钟,减轻瘙痒;
要消毒: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叮咬处,防止感染;
要观察:每日检查伤口,出现红肿、渗液或发热时立即就医。
不抓挠:可用拍打替代抓挠,避免皮肤破损;
不乱涂:勿用牙膏、大蒜等偏方涂抹皮肤,防止刺激皮肤;
不拖延:48小时无好转或形成溃疡,马上就医。
小伤口莫忽视,及时就医防恶化
糖尿病人发现皮肤破损怎么办?记住以下两点。
1.密切观察伤口:48小时内红肿未消退,或伤口加深、溃烂,务必高度警惕。
2.尽早就医处理: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及时治疗可避免反复住院、严重感染甚至截肢等后果。切勿因“小伤”而延误!
蚊虫小事,糖友大事,每一处微小的伤口都需要用心呵护。规范防护、及时处理,是您远离感染风险、守护健康的关键!
专业守护,与您同行
作为该领域的区域先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在糖尿病足溃疡防治领域深耕多年。2021年11月,科室正式成立糖尿病足病诊疗中心;2024年,牵头成立桂林市县域糖尿病足病专病联盟,致力于构建糖尿病足创面修复健康管理体系。凭借以往在创面修复方面的突出表现,科室成为桂林地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培育单位”,“创面修复专科建设”被纳入桂林市2019年人才工作重点项目。
目前,科室已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创面治疗队伍,包括创面治疗师10余名,以及国际造口治疗师4名、国际伤口治疗师2名、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2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1名。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心率先在桂林地区开展股动脉造影联合药物灌注术、床边股动脉置管药物灌注术、自体创缘取皮植皮等先进疗法。
尤为关键的是,中心自成立起便整合了代谢内分泌科、骨科、放射介入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力量,组建专业创面治疗小组,并始终致力于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的实践与完善。这套成熟高效的MDT模式,系统化地解决了糖尿病足、压疮、感染性创面、癌性创面等多种难愈性创面问题,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