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搜第一的“爆肺”是啥?瘦高个、老烟枪小心!你的肺可能正在“漏气”
时间: 2025.03.03
近日,年仅41岁的杰出音乐人方大同离世的消息,瞬间冲上了微博热搜榜。据媒体报道,他因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健康严重受损,多次因气胸住院治疗,“爆肺”一词随即引发了公众的广泛热议。
什么是“爆肺”?

顾名思义,“爆肺”即肺部像气球一样“漏气”了,气体跑到胸腔,对肺部形成压迫,导致呼吸困难。在医学上,这一状况被称之为“气胸”,即胸腔内出现了积气状态,这是由于空气进入胸膜腔所引起的。


哪些人容易得气胸?
1.原发性气胸(无明确肺部疾病)
人群特征:瘦高体型的青少年或者年轻人。
在青春发育期,瘦高体型者的肺组织往往难以跟上身体快速的生长发育,容易出现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或肺尖部先天性肺泡薄弱(即肺大疱)。在剧烈运动、咳嗽或气压变化时,这些薄弱部位容易破裂。
2.继发性气胸(由其他疾病引发)
肺部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POD)、肺气肿患者、肺结核、肺炎、肺癌患者;
长期抽烟人群:长期吸烟会导致肺部炎症,细支气管、肺泡结构发生改变;
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如肋骨骨折刺破肺组织,或胸腔穿刺术后造成的损伤。
3.特殊类型:张力性气胸(最为危险)
特点:胸膜腔压力持续升高,压迫心脏和大血管,可能导致休克甚至猝死,需立即进行急救。
气胸有哪些典型症状?
突发性胸痛:疼痛可能异常剧烈,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更为明显。
呼吸困难:由于肺部部分或完全塌陷,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
咳嗽:气胸患者可能会出现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的咳嗽,这是肺部受到刺激的自然反应。
胸部饱满感:患者会感到胸部有饱满感或压迫感,这是由于气体积聚在胸腔内所造成的。
哪些行为会让肺“漏气”?
剧烈运动:如长时间打篮球后再增加跳绳等运动,导致胸腔压力急剧增加,肺部可能无法承受而“爆裂”;
咳嗽或打喷嚏:咳嗽过于猛烈或打喷嚏用力过猛;
气压变化:潜水或乘坐飞机时,由于气压的显著变化,肺部可能无法适应;

情绪激动:大笑、大叫、吵架等导致胸腔压力剧升,可能引发肺“漏气”。


发生气胸了怎么办?
突发胸痛时:立即停止活动,采用“半坐卧位+患侧向下”的体位;缓慢呼吸,用鼻子吸气、噘嘴呼气,避免用力咳嗽。
出现窒息感:颈部青筋凸起、口唇发紫、意识模糊等是张力性气胸的警示信号,需立即就近就医,刻不容缓。
气胸怎么治疗?
1.少量气胸(肺压缩<20%)
静养观察:部分可自行吸收,需严格卧床,避免用力;
吸氧:高流量吸氧可加速胸腔内气体的吸收。
2.中重度气胸(肺压缩>20%)
胸腔穿刺抽气:用针头抽出气体,以缓解压迫;
胸腔闭式引流:插入引流管持续排出气体,促进肺复张。
3.反复发作或复杂气胸(手术干预)
胸腔镜手术:微创切除肺大疱或修补胸膜;
胸膜固定术:向胸膜腔注入药物,促使胸膜粘连,以防止复发。
4.张力性气胸(分秒必争)
急救措施:立即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排气,随后转至医院进行闭式引流。
气胸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瘦高体型的人不会复发
事实:原发性气胸的复发率高达30%-50%,需长期保持警惕。
误区二:症状缓解后可以剧烈运动
事实:康复后至少一个月内应避免提重物、潜水、乘坐飞机等高气压活动。
误区三:只有吸烟者才会得气胸
事实:吸烟是继发性气胸的高危因素,但原发性气胸与吸烟无关。
预防气胸的关键措施
1、高危人群需警惕:瘦高体型者应避免突然用力、屏气(如举重、吹乐器等);肺气肿患者应坚持规范治疗,以控制咳嗽。
2、戒烟:吸烟会加速肺组织破坏,增加气胸风险。
3、定期体检:胸部CT可早期发现肺大疱,从而进行及时干预。
4、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气胸并非“罕见病”,从青少年到老年人均可能遭遇。当出现突发胸痛和呼吸困难时,务必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可显著降低风险。保护肺健康,让生命之“气”顺畅无阻。
通讯员:梁恒星
审核:一审刘鑫林 二审唐大钧 三审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