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诺如病毒知多少——带您了解诺如病毒
时间: 2025.03.18
最近,儿科医师在门急诊接收了许多呕吐、腹泻、腹痛的患儿,大多考虑诺如或者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究竟从哪儿来?又该如何防范?今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儿科医师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关于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一种病毒,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

流行病学: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根据2013年发表的系统综述,全球52.7%的病例和41.2%的暴发发生在冬季(北半球是12月-次年2月,南半球是6-8月),78.9%的病例和71.0%的暴发出现在凉爽的季节(北半球是10月-次年3月,南半球是4-9月)。
二、传播途径
1、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2、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
3、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公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要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三、诺如病毒感染症状
1、发病时间:潜伏期为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96小时。
2、病程发展
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伴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可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
病程长及病情较重者排毒时间也较长,传染性可持续到症状消失后两日。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3、诺如病毒感染检查
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多数无异常,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发病后24-48小时大便做免疫电镜检查,可见病毒颗粒。
四、如何预防、加强个人防护?
1、病例管理:鉴于诺如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对诺如病毒感染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是阻断传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手段。
2、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此外,还需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洗手步骤的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3、环境消毒: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和医疗机构应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4、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对高风险食品(如贝类)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备餐各个环节应避免交叉污染。
五、如何降低感染诺如病毒的风险?
1、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井水、河水等作为生活用水。
2、避免无保护状态下接触患者排泄物、污染物等。
3、避免带病上学、上班、出门。
4、烹饪时对高风险食品(如贝类)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
5、使用肥皂盒、清水洗手或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剂。
6、避免徒手接触即食食品。

疫情流行季节,各级政府及其卫生、教育、宣传、广电等部门应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充分利用12320热线、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宣传单/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社区群众防控意识,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通讯员:郑春玲

审核:一审刘鑫林 二审唐大钧 三审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