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融合现代解剖学与中医诊断学原理,通过特定手法刺激体表反射区,调节生理病理状态,实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平衡的中医外治疗法。临床常用八大基础手法包括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颤法、打法,需根据病症特点灵活组合应用。
主要功效
疏经通络、调和气血;
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调和脏腑、扶正祛邪。
适应病症
○骨科疾病:肩腰背等部位的肌肉酸痛、劳损、萎缩,坐骨神经痛,四肢关节疼痛。
○神经系统: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及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等。
○内科疾病:头晕头痛、面瘫、腹痛、呕吐、便秘、失眠、偏瘫、截瘫、郁证、神经官能症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产后身痛、乳癖、缺乳、子宫脱垂等。
○儿科疾病:积食、厌食、感冒、发烧、哮喘、腹痛、腹泻、遗尿、斜颈、小儿麻痹症等。
禁忌证
1.凡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及水火烫伤等所致的皮肤损伤部位,严禁推拿;
2.凡患有血液病及有出血倾向者,严禁推拿,以防引起出血;
3.凡久病及严重的心肺脑病、胃肠穿孔、高龄及体质极度虚弱者,严禁推拿;
4.凡在极度疲劳或醉酒情况下,或其他不能配合者,不能推拿;
5.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骨关节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症及急慢性传染病患者,不能推拿;
6.患有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的人群,不宜推拿;
7.女性处于怀孕期和月经期时,腹部和腰骶部不宜使用推拿手法。
疗程规范
需根据具体病症制定:如果是急性疾病,一般以七天为一个疗程;如果是慢性疾病,一般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推拿前要修整指甲、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合理安排;
4.推拿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患者情况;
5.推拿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应暂缓推拿治疗;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推拿,一般应在饭后两小时左右为宜;
8.推拿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适宜。
通讯员: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