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康康贴士丨健康听力,让生活充满美妙旋律
时间: 2025.03.03
在生活的匆匆步伐中,我们往往不经意间忽略了那些动听的旋律——清晨的鸟鸣、夜晚微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悠扬的音乐声、孩子的笑声、家人的叮咛……这些声音构成的生活的美好,都依赖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宝贵感官——听觉。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今天,康康带您一起深入探索耳朵的奇妙世界。
一、爱耳日的由来

199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数字“3”的形状与耳朵的外形相似,而“3•3”恰似人类的两只耳朵,将3月3日定为“爱耳日”不仅便于记忆,还增加了公众对听力健康的认知和重视。随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商定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

“国际爱耳日”标识设计——聆听世界的声音!
二、耳朵——人体的感官迷宫   

耳朵不仅构建了我们的听觉系统,还承担着调节身体平衡的重任,其复杂而精细的构造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耳朵是藏匿在人体中的迷宫,那么声波则是勇敢的“探险者”,它们从外耳道开始穿越曲折蜿蜒的路径,直至耳蜗这个神秘的核心地带。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声波一起来深入探索吧!
1、外耳是声音的精密“采集站”
①耳廓因其独特的外形能更好地收集环境中的声波,引导其进入“秘密通道”——外耳道。
②外耳道表面覆盖着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耵聍(耳垢),耵聍中的脂质成分可以有效保持耳道湿润,防止干燥,它是耳道的天然“防护墙”,能阻挡灰尘、小虫等外来物的侵入,为声音的传递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中耳是声音的强化站
①鼓膜是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状态的薄膜组织。当声音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时,鼓膜会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再通过听小骨放大传至内耳。
②咽鼓管是一条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细小管道,具有调节中耳气压平衡的重要功能,可以确保在气压变化(如乘坐飞机、潜水等)时,鼓膜不受损伤。
3、内耳是声音的“解码器”与平衡的“指挥官”
①耳蜗是一种螺旋状的结构,像是内耳的“心脏”。听觉毛细胞能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脉冲,再通过听神经传递至大脑,经过解码后形成我们能够感知并理解的声音信息。
②前庭与半规管等结构负责感知头部位置和运动,在头部运动时,内淋巴液的流动会刺激前庭系统中的毛细胞,产生关于头部位置和运动的神经信号,毛细胞将这种运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从而让我们感知到旋转的方向和速度,确保我们在站立、行走、奔跑时保持稳定的姿态。
三、健康聆听——爱耳护耳知识
2021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指出,全球有超过15亿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问题,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听力下降呢?
1、听力下降的预警信号
①听力模糊,仿佛声音被迷雾所笼罩,需要对方重复;
②在嘈杂环境下交流,仿佛置身迷宫,使人迷失方向;
③看电视或听音乐时,需要将音量调到比以往更高才能听清,反之就像是迷宫中的声音逐渐远去;
④电话沟通时常误解关键信息,如同在迷宫中错过了重要的路标;
⑤出现耳鸣现象,尤其是安静环境下,耳内嗡嗡作响,仿佛是迷宫中的回声,不断干扰听者思绪;
⑥耳部有堵塞感或胀满感,判断声音来源时变得困难,方向感变得模糊,如同在迷宫中失去了方向。
2、根据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听力下降分级标准(适用年龄≥15岁)进行自测

3、不同场合的声压分贝值

4、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听力杀手”
①地铁、公交车嘈杂环境+调高的耳机音量=双重暴击。
降噪耳机并不能降低噪声音量,音量过大仍会损伤毛细胞。
行动指南:使用耳机时我们需要遵循“60-60-60 原则”,即不超过60dB(分贝)、音量≤总音量的60%、时长≤60分钟。
②耳朵痒就必须要彻底清理?
使用棉签、牙签等硬物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皮肤甚至鼓膜,引发感染或炎症,进而影响听力。
行动指南:普通耵聍无需特意清洁,若有必要,可用湿棉签擦拭外耳廓。如果耵聍位于耳道深部,不能自行清理,或引起耳痛、耳鸣、耳堵、听力下降等,要尽早到医院检查,不要擅自处理,排除中耳炎和突发性耳聋。
③坐飞机耳朵疼忍忍就好?
乘坐飞机时外界气压的剧烈变化可能导致航空性中耳炎,进而影响听力。
行动指南:可做吞咽、咀嚼等动作以平衡中耳内外气压。
④上呼吸道感染和耳朵有什么关系?
一旦患上感冒、鼻窦炎、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用力擤鼻涕可能导致鼻腔内的压力突然增高,使鼻涕和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中耳炎,进而影响听力。
⑤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来源:工厂、建筑工地、KTV,汽车、摩托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轰鸣声,以及烟花爆竹的爆炸声强度往往超过安全线,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导致听力逐渐下降。
⑥科学合理使用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新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以耳毒性和肾毒性最为严重。
耳毒性是指药物对耳蜗、前庭系统等部位有结构和功能性损害,如耳毒性聋。在我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位于国内药物致聋的首位,特别是对于处于语言发育关键期的儿童,即使是轻微的听力损失也会阻碍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减退。
四、全生命周期听力保护
①胎儿听神经发育关键期为孕20-24周,其间孕妇用药需谨慎;
②预防宫内感染:如风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孕期感染等;
③出生后72小时‌:完成新生儿听力初筛(OAE检测);

④50岁以上: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体检时重视听力检查。

听力是我们与世界联结的宝贵纽带,通过保护听力的健康知识分享,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听力损伤,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礼物,继续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妙声音。在这个爱耳日,让我们共同承诺,爱护耳朵,聆听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通讯员:申秋蓉
审核:一审刘鑫林 二审唐大钧 三审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