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驻桂专家潘可教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为65岁的李阿姨(化名)成功完成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据了解,李阿姨直肠肿瘤距离肛门口仅2.5cm,胃肠外科团队在术中采用经括约肌间直肠癌切除术(ISR术),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保住患者的肛门功能,并根治了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顺利。
“五个月前,我以为自己要切肛门的时候真的很绝望,还好这次抓住了‘救命稻草’,现在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近日,李阿姨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门诊复查时,专程向湘雅二医院驻桂专家潘可教授、桂林医院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行政主任刘滨洋及其团队表达了感谢。
经括约肌间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康复顺利
李阿姨家住县城,五个月前因患“低位直肠癌”慕名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就诊。“我先在当地医院看的医生,医生告诉我根治的话需要切除肛门。”李阿姨回忆起这段经历仍心有余悸:“如果要一辈子靠造口袋,不体面地活着,那还不如放弃手术。为了寻求新的手术方式,我四处打听,幸运地了解到湘雅二医院教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胃肠外科坐诊,他们在保肛手术这方面有‘绝活’,我心想这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得知这一信息,李阿姨毫不犹豫,立即从老家赶到桂林,慕名找到潘可教授求助。了解情况后,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肿瘤血液科、妇科、超声影像科及病理科等多学科湘雅二医院驻桂专家,组建结直肠癌MDT团队,对李阿姨的病情展开了讨论。
由于患者肿瘤位置距离肛门仅2.5厘米,局部分期晚,如果按照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术治疗,需要切除肛门,且术后需要进行结肠永久性造瘘,这将极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考虑到患者有较强烈的保肛意愿,MDT团队综合讨论后认为,患者可按照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诊疗模式,进行新辅助治疗,即同步放化疗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经过多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团队发现患者肿瘤缩小,已达到手术标准。随后,潘可教授带领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标本切缘干净,没有癌细胞残留。
肛门功能是ISR手术后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回顾术后一月来排便功能康复过程的点点滴滴,李阿姨十分感慨。在普外二病区(胃肠外科)医护人员的全程管理下,她手术后的大便状况不断改善:“现在我对自己的排便功能比较满意,感觉接近正常人了!”近日来医院复查时,李阿姨精神抖擞、满脸微笑。她坦言,如今病情的恢复给了她极大的精神安慰,心态积极了,生活也就越来越好了。
潘可教授表示,ISR手术是针对超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根治手术,经过手术前对肿瘤分期和肛门功能等准确全面的评估、手术患者的合适选择、精准的手术操作、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康复锻炼,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半年后可获得相对比较满意的排便功能。刘滨洋主任亦认为,ISR手术既保留了患者肛门,又不影响肿瘤学的根治效果,长期随访结果也显示,审慎选择合适的病例施行ISR手术不会增加肿瘤局部复发风险,并能保存较好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的全程管理体系,目前已成功为100多例患者实施ISR手术,为众多低位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专家介绍
潘可
副主任医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擅长:胃肠道肿瘤、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肿瘤热化疗灌注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精准医学与外科机器人学组委员,中国NOSES联盟湖南分会委员。
2007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外科,熟练掌握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规范化根治性切除技术及常规手术。2017年获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主刀证。已主刀或协助完成各类手术六千余台次,能够用绝大部分手术方式主刀完成专科范围内的绝大部分手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
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第一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级课题数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获取国家专利3项。
通讯员:郑晴
审核:一审刘鑫林 二审唐大钧 三审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