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更早、更安全、更充分!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肾内科破解内瘘成熟时间难题
作者:吴海霞 王慧琴 时间: 2025.09.05
“没想到术后第7天就能用内瘘透析了,不用再担心导管出问题,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刚刚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肾内科完成内瘘早期穿刺透析的患者谢先生(化名),激动地握着主管医生的手说道。七天前,患者接受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而现在,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已成功为他实施术后早期内瘘穿刺,并顺利开展了血液透析。这一高效的诊疗方案,打破了传统需等待8~12周内瘘成熟再穿刺的常规,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58岁的谢先生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一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需要长期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此前他一直使用血液透析导管进行透析,但近期由于导管引血不畅,导致无法正常透析,这一情况引起了医护团队的高度重视。


为保障透析充分性,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肾内科行政主任喻晓东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决定为他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这是目前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方案。

起初,因为对手术存在恐惧、担心疼痛及效果等原因,谢先生对内瘘作为“生命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拒绝了该手术。经过医护人员多次沟通和健康宣教,详细说明了内瘘的优势、手术流程、术后护理及其对长期透析的意义,他终于消除了紧张情绪,同意接受手术。8月21日,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操作与心理疏导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为后续透析打下了良好基础。


术后第七天,医护团队综合超声评估结果确认:患者手术伤口愈合良好,内瘘血管直径达标、血流量充足,血管震颤及杂音清晰,已具备早期穿刺条件。在超声引导下,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套管针成功为患者实施内瘘穿刺并完成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团队密切监测内瘘部位状态,血流通畅,未发生不良反应,血流量始终稳定。

from clipboard

透析结束后,护士细致向谢先生讲解了穿刺点护理注意事项,并于次日进行随访。谢先生反馈自己状态良好,无任何不适。
喻晓东介绍,以往在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后,患者通常仍需要依靠血液透析导管过渡数周,等待内瘘成熟。但长期留置导管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可能导致导管血栓、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等并发症。一旦中心静脉受损,会为后续血管通路的建立带来困难。
“中心静脉是宝贵的血管资源,尤其对于需要长期透析的患者而言,保护好中心静脉意味着为未来治疗预留更多选择。内瘘早期穿刺不仅能避免导管相关感染、提高透析充分性,还可以促进内瘘成熟和功能锻炼。”喻晓东表示。肾内科护士长秦泽颜补充说:“早期穿刺使患者可以尽早拔除导管、降低感染风险、提升透析效果,同时减少医疗开支。”谢先生之前就曾因导管感染住院,此次改用内瘘透析后,他欣慰地表示:“再不用整天担心导管感染,睡觉也踏实多了。”
患者谢先生的病历证明,术后7天进行内瘘早期穿刺不仅能避免感染、促进成熟、提高透析充分性,还在保护血管资源、减轻家庭负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患者长期治疗注入信心,体现了医疗团队精细化、个体化的管理理念,真正为患者的“生命线”保驾护航。这一创新尝试为术后穿刺时机提供了新参考,也让患者对提升透析质量、改善生活品质有了新希望。
今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肾内科将继续深化血管通路的精细化管理,让更多患者从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