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习近平法治思想相关知识
来源:市委依法治市办 时间: 2024.09.26
1.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来的?
答: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2.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一个坚持”是什么?)

答: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4.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答: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5.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6.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什么?

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7.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答: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8.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使命是什么?
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什么?
答: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0.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是什么?

答: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什么?

答: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2.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是什么?

答: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1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是什么?

答: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14.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答: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6.中国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答: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7.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1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
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9.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的是什么?
答:全面依法治国。
20.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1.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答:法治。
22.为什么说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
答:因为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
23.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统筹协调,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权责一致,确保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4.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本质一致、目标一体、成效相关,必须相互统一、共同推进、形成合力。依法治国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25.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其中,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共同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三根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就不完整,总目标就无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三者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推动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6.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27.法治政府建设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答: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重点推进、率先突破。
28.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各地区各层级法治政府建设协调并进,更多地区实现率先突破,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9.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切实解决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突出问题;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模式和路径;坚持统筹推进,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推动、协同发展。
30.法治政府建设的九大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三是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四是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是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六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七是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八是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九是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
31.“一规划两纲要”是指什么?
答:《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一规划两纲要”共同构建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
32.《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对新时代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加快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33.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指的是什么?
答:“一规划”是指《法治广西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两方案”是指《广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广西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34.桂林市为贯彻落实中央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和自治区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出台了什么相关文件?
答:桂林市出台法治建设“三方案”,即《法治桂林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桂林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桂林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35.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的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36.《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确定的督察对象有哪些?
答:地方各级党委、地方各级政府和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的党组织;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3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立法领域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答: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统筹立改废释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制度,提高立法质量。探索区域协同立法。健全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法规衔接协调机制。建设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信息平台。
38.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容是什么?
答: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政府立法审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完善行政裁决制度。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健全垂直管理机构和地方协作配合机制。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强化公益性。
39.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的内容是什么?
答: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完善执法司法救济保护制度,完善国家赔偿制度。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规范专门法院设置。深化行政案件级别管辖、集中管辖、异地管辖改革。构建协同高效的警务体制机制,推进地方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继续推进民航公安机关和海关缉私部门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坚持正确人权观,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完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等工作机制,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依法查处利用职权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犯罪行为。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建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40.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的内容是什么?
答: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制定专门矫治教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