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来临,蘑菇仍处于生长旺盛期,由于对野生蘑菇的认知不足,许多人在寻找美味食材时不慎中毒。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中毒救治中心接连收治了7位因食用毒蘑菇导致食物中毒的患者。经过医院中毒救治中心多日救治,目前三名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
据了解,此次中毒患者均因自行上山采摘蘑菇并食用,引发家庭群体中毒。其中两位患者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一位出现严重横纹肌溶解并心肌损害,病情危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中毒救治中心肾病学科团队紧急为入院患者进行对症解毒治疗,积极阻断毒物吸收,通过血液净化治疗,以体外循环方式清除患者体内异常血浆成分及毒素,纠正机体内环境紊乱,保护患者脏器功能。经过医院及时对症的救治,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肌损害趋于好转,目前正在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
作为桂林市中毒救治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在应对蘑菇中毒这类特殊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掌握了先进的救治技术,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参与周边各地蘑菇中毒患者的救治,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抢救了大量危急重症中毒患者。此次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凸显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在中毒救治领域的专业水平,更展现出了中毒救治中心团队高效合作的凝聚力。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肾病学科、市中毒救治中心主任喻晓东提醒市民,每年3-9月是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期。由于大部分群众无法准确辨识毒蘑菇,因此建议大家不采摘、不食用、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一旦误食出现胸闷、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若还有未食用的蘑菇样品,最好一同带上,以便医生通过菌类了解其毒性,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
蘑菇中毒的症状不止“见小人”
蘑菇中毒的症状复杂多样,与摄入的蘑菇类型及所含毒素密切相关,大家常说的“见小人”只是神经精神型中毒的一种表现。据统计,超过90%的蘑菇中毒患者首先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症状。继而根据蘑菇种类不同,中毒症状可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最常见的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的症状更为严重,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切记不采、不食
我市兴安、灌阳、全州、灵川等地是蘑菇中毒高发地区。为了避免蘑菇中毒,大家应注意以下几点:
提高警惕。不要随意采摘或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尤其是没有经过专业鉴定的蘑菇。对于市场上买来的蘑菇,也要确保来自正规渠道,以保证其品质和安全性。
慎重烹饪。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就餐,烹饪蘑菇时都要彻底加热,以破坏可能存在的毒素,确保熟透才能食用。
及时就医。如果误食了有毒蘑菇或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前往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就医,并告知医生食用蘑菇的情况。
蘑菇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不采、不食是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唯一途径,切勿用自己的生命健康拼运气。
通讯员:刘鑫林 王慧琴
审核:一审刘鑫林 二审唐大钧 三审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