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趴着睡让我感觉自己舒服多了,呼吸也顺畅多了,感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医护团队的悉心救治”。在医院重症三区,叶大爷高兴地握着医护人员的手说。这与之前要转去重症二病区充满绝望的他,判若两人。
据了解,今年70多岁的叶大爷,因咳嗽、气促、低热一周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住院治疗,就诊时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明显,测量氧饱和度比较低,同时又伴有甲减、2型糖尿病、冠心病史等慢性病史,心脏还装有一支架。经首诊医生诊断为肺部感染,收入亚重症一病区进行治疗。
经过两天治疗,患者仍未见好转,各项指标评分下降,医师结合患者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肺炎、Ⅰ型呼吸衰竭等症状。由于病情危重,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77%,与正常水平的95%以上相差甚远,遂决定立即转入重症三区进行治疗,转入后医师给予患者使用的面罩吸氧,吸氧浓度为80%,同时配合相应治疗。
经过治疗患者稍微好转,各项指标评分有所上升,血氧饱和度上升至88%。见状,湘雅二医院驻派专家医护团队,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尝试用俯卧位通气进行治疗。“一、二、三…”随着一身号令,医护团队妥善分工,齐心协作,一气呵成,成功安全地实施了俯卧位通气治疗。经过10分钟尝试,患者血氧饱和度从原来的88%,上升至95%,其他氧合指数也在慢慢改善。第二天,医护人员来查房的时候,叶大爷兴奋地对医护团队说,“这是我这周睡得最好的一觉,我觉得趴着真不错,我以后还想趴着睡!”
见患者病情有所好转,该病区及时将该患者的成功经历在病房内宣讲推广,打消患者的顾虑,并详细地讲解原理和具体做法,经过几天的尝试,收到不错的效果,俯卧位通气技术逐渐在病区推广。一位78岁的高大爷鼻孔里插着高流量通气表头,床边心电监护仪滴滴响着,趴着说,“护士十几分钟就来看我一次,湘雅专家经常来病房指导,我原本不习惯趴着,现在觉得趴着舒服,好好听话,回家过年!”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重症三病区主管护士唐珊霞介绍,这个姿势被称作“俯卧位通气”。主要通过翻身枕或徒手操作,便于患者俯卧位进行通气,改善呼吸缺氧状态。主要原则为有效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能解除仰卧位时身体重力对背侧肺组织的压迫,促使背侧萎陷肺泡扩张。俯卧位通气后,由胸骨承担心脏重量,可解除心脏对肺的部分压迫,有利于肺的复张,在重力作用下,使肺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得到引流,同时减少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但对于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来说,平趴在床上腰可能会受不了,可以用枕头将肩部和髋部垫高,同时俯卧时一定要将口鼻腔的位置留出来。或者也可以采取侧卧的姿势,抱着一个大枕头侧卧,也可以说是怎么舒适怎么趴。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重症三病区主治医师、感控科负责人陈敏提醒,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确切,治疗时间视病情需要动态调整,常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延长治疗时间,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居家的患者如果病情允许也可以进行俯卧位通气,但需每日评估指氧饱和度,密切注意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受压部位皮肤、是否呕吐等,家中如果有70岁以上老人,活动后氧饱和度如果低于93%,则建议俯卧位卧床休息,不能俯卧位时可大侧卧位。如果充分俯卧位、吸氧后指氧饱和度仍然低于93%时,务必前往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