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向社会发布2016年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我院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光荣上榜,也是全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秀峰、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双获得2016年广西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也是桂林唯一获得该称号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百强、广西三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获得,为桂林市乃至广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树立了典型。
目前桂林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基层医疗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途径,从人才培养、软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市卫计委的领导下,作为我院所管辖的秀峰、叠彩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凭借为民惠民、一心向民、想民之所想的健康守护使命,在赢得群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获得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高度认可。
图为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到市二医院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
图为市委常委、副市长何翔到桂林市二医院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
深化医改“简政放权” “二级法人”激活社区服务中心
“与许多社区服务中心相比,我们很幸运,不仅得到市卫计委的关心和支持,我院也充分放权,给予人、财、物相对独立,大大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在谈及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发展时,中心主任蒋业娟告诉记者说。
2013年,医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运行管理模式的意见》,给予管辖的秀峰、叠彩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二级法人”模式,在单位性质、人员身份、供给渠道不变和新增补偿金额购买基本医疗服务及医院“输血”不减少的情况下,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管理,改变过去作为医院一个科室管理的模式。
对于此次“决定”社区服务中心命运的“体制改革”,医院党委书记何毅目睹两社区“荣誉加身”,深有感慨地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本是服务社区居民的单位,但在发展中往往被当成某个大医院一个部门,吃着医院的“大锅饭”、跟着医院“亦步亦趋”,逐渐丧失活力和竞争力。推行“二级法人”模式,目的是通过充分放权,打破原先与医院的“大锅饭”模式,由中心实行绩效考核管理,自己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运行、奖励等各项机制,这既是给医院和中心“松绑”,也是对中心活力的再次“激活”。
在“二级法人”模式下,桂林市二医院下辖的秀峰、叠彩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履行自身职责同时,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切合民意的医疗服务。
以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推行基本医疗“阶梯递增”、基本公卫“阶梯递减”的绩效考核方式,鼓励西转中,设计内部转诊与绩效工资挂钩,使基本公卫与基本医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努力激发中心及内部职工活力,让医务人员主动走家串户、不辞辛劳为民服务。同时,中心加强核心指标管理,将分管基本医疗的副主任及护理小组长纳入质控管理小组,利用例会及时反馈当月质控结果,督促各医疗组进行整改完善,开展多层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医疗安全服务规范。
可以说,当众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享受着母医院“大锅饭”、还跟着母医院亦步亦趋时,以秀峰和叠彩为代表的卫生服务中心已经迈开双腿,飞奔向前发展。
“家庭医生”签约和“家庭病床”服务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是医改的重要方向,也凸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改中的“责任重大”。
“家庭医生”签约和“家庭病床”服务是近年来国家力推的诊疗模式,也是服务居民健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014年,敏锐察觉到该诊疗模式具备巨大优势的秀峰社区和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着手推进,也是全区较早推进的一批;2015年10月,桂林市卫计委将两中心定为桂林市家庭医生签约和家庭病床服务工作试点。据统计,自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试点以来,目前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签约7000余人;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签约9000余人。
图为桂林市二医院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到老年公寓为老人做健康检查.jpg
“签约后,我们将根据居民需求及时上门服务,为辖区居民特别是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东远说。目前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虞山、观音阁、驿前街、鹦鹉、清秀五个团队,有5个全科医师和6名护士服务辖区内签约的家庭。服务内容还包括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就医预约、转介转诊和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桂林市叠彩区观音阁社区的伍爱英和凌忠文两位盲人夫妇就经常得到上门医疗服务。伍爱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其丈夫凌忠文患有高血压,两位盲人长期需要监测血糖、血压变化和调整治疗。观音阁团队李红鹰医师、朱爱萍护士坚持每月上门为他们夫妇进行一次血糖、血压监测,并根据病情及时指导他们用药。平时一旦有感冒,只要接到电话,李红鹰就带上护士一起上门为两位盲人夫妇诊疗。此外,考虑到夫妇行动不便,医务人员上门服务时,还经常捎带一些日常用品,免去夫妇俩一顿奔波。
据统计,两服务中心共为签约家庭上门服务达6000余次。
与“家庭医生”签约相比,“家庭病床”则让居民躺在家里就能“住院看病”,更是大大方便患者居民。
家住依仁路某居民楼六楼的钱大爷,去年患上脑梗后左侧肢体瘫痪导致行动不便,病情严重的时候连下地走路都成问题,更别说去医院了。然而,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钱大爷竟然又可以站着走路了。
“去年11月,得知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家庭病床服务后,我就联系该中心办理了相关手续。”钱大爷说。签约“家庭病床”后,医务人员亲自上门为钱大爷进行了详细检查,并制定了符合他病情的治疗方案,通过持续地悉心治疗,今年2月便兴奋地迈开了腿。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话床位费是一笔大的开销,还有护工费、检查费、交通费等负担,而住在家里不仅更舒服,还能避免在医院治疗的交叉感染风险。”家住翊武小区的韩先生说。韩先生骨折在医院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转诊到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申请了家庭病床,他告诉记者,住院期间他每个月要花费上万元,而家庭病床的花费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元,医疗报销后,每月只交几百元就行了。
可以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家庭病床开展,居民不仅坐在家里把病看好了,实现医改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诊疗格局,还大大减轻看病负担。
“今年我市将继续推广家庭病床服务,争取今年覆盖率达到60%。”市卫计委基层卫生科科长于晖说。
全区率先开展“同伴教育” 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多年来,秀峰、叠彩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我院,根据辖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季节性疾病等特点邀请专家以集中讲座的形式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实现医疗专家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将健康教育课堂打造成健康科普的品牌活动。
据统计,目前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覆盖率都达到85%以上。
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桂林市商业中心,人员流动性大,该中心除了对管辖的常住居民进行定期的组织健康教育,还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商铺、街道进行义诊和发放健康处方,让外来流动人口也能参与学习,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与此同时,医务人员作为卫生监督协管员,还针对餐饮等服务行业商铺,定期协助检查,并对业主和服务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教育,组织健康体检。据统计,该中心每年根据节日等组织医务人员到各街道、商场开展义诊活动10余次,向商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手册10000余份。
图为桂林市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二医院内分泌科医务人员在教糖尿病同伴做健康运动操.
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广,常住居民较多,很多片区都是企业单位职工宿舍,而且老年人口较集中。该中心根据特点,每月邀请以家庭代表或患有疾病的人群集中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知识讲座,并有意识地将一些文化程度高、在辖区有较高威望的人员培训成宣讲员,通过以点带面,让预防保健知识走进社区、深入家庭,达到普及的目的。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在中心或进社区、学校及企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0余次,许多受益的居民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当起传播健康的“播音员”。
“近年来,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全区率先探索开展‘同伴教育’。”该中心主任李东远说。据介绍,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国家社区糖尿病俱乐部试点。在试点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居民健康档案,在每一个社区或居民楼里,找出同样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患者,由中心组织患者们选出“管事”的组长。同时,举办糖尿病知识教育讲课、糖尿病病友联谊会、糖尿病同伴小组活动等,鼓励患者相互沟通,共同探讨病情和治疗方案,一起战胜病魔。
做强基层特色医疗保健服务 广西首个“警民医务点”获自治区领导肯定
近年来,我国对中医药技术应用非常重视。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创建广西中医民族医药示范社区和桂林市中医预防保健示范社区,大力弘扬中医文化。中心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品牌,不断加强中医药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对中医工作做了认真、详细的计划和安排。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一行到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对于桂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及创新的中医健康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肯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公安部门建设了广西首个‘警民医务点’,医务人员在基本掌握公安干警身体状况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上门服务,既方便就医,也能对症下药,非常值得肯定。”去年6月,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胡焯来到桂林调研,对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公安局共建“警民医务点”充分肯定。
2016年,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公安局设立医务工作室,成为广西首个在单位设立医务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专门派驻全科医生,通过长期驻点提供医疗服务,帮助解决公安局院内在职职工和退休干部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中医保健和健康管理,促进公安队伍做好强身健体保健工作。
做大做强基层特色医疗保健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心工作。
2016年,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社区服务中心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居家养老模式有效结合。当年11月与秀峰区民政局签约“居家养老家庭医师服务项目”。医务人员积极为辖区高龄、低保、弱势群体送医送药上门,让失能、弱能老人享受医疗保健,并悉心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
同年12月,中心与桂林市秀峰区残联签约“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阳光家园残疾人康复”协议,主要为辖区“残障居民”等弱势群体和不方便出门的居民提供康复服务。
图为桂林市二医院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居民健康教育讲课.
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中,则深入辖区敬老院开展健康教育、上门诊疗服务。通过与敬老院进行无缝对接,达到快捷上门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
在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中,该中心积极加强与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对接,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培训。作为广西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中心要求全科医生必须定期进病房向医院专科医生学习、与病友交流,让病友和专科医生相信全科医生在处理某些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和他们一样的诊治水平,确保病人“转得下”、中心“接得起”。2013年,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桂林医学院全科医师实习基地。2017年,叠彩、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师规培基地。
此外,我院党委开展“临床为患者服务,我为临床给力”党建服务品牌活动中,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积极组织党员医务人员开展各项为民惠民活动,从医疗技术服务提升入手,听民意解民忧,更新工作思路,做好居民的贴心人。在开展志愿者服务中,中心支部积极组建党员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联合医务人员开展各项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将自身融入社区大家庭中,努力成为社区居民的身边人和贴心人。居民也亲切地称中心的医务人员为贴心“天使”,健康的“佑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