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腰疼贫血别硬扛!五大症状预警“吃骨恶魔”已上身
作者:易莉娜 时间: 2025.04.11
老兵谭大爷万万没想到,那双扛过钢枪、挑过百斤重担的铁肩,竟会被一阵髋部剧痛击垮。从田间硬汉到重症患者,从生死边缘到重获新生,这个发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的医疗故事,揭开了一种悄然攀升的“隐形杀手”——多发性骨髓瘤的防治密码。
谭大爷身体一向硬朗,平日里挑水、整地等繁重活计都不在话下,然而平静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无情打破。这天,谭大爷在抬重物时突然感到右髋关节剧烈疼痛。起初,他以为是普通扭伤,休息几天就能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行走都异常困难。
家人察觉到情况不妙,连忙带谭大爷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就诊,门诊CT显示全身多处骨质破坏的结果让全家人揪心。抽血检查发现,老人中度贫血,肾功能也出现了问题。随后,谭大爷被紧急收治、住进肿瘤血液科。肿瘤血液科执行副主任王亚鹏立即组织医疗团队为谭大爷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检查,最终,谭大爷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明确病因后,团队根据谭大爷的具体病情,制定了一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规范化系统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团队不仅及时监测指标变化,精准调整用药方案,更用亲人般的关怀化解患者心理压力,帮助他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谭大爷的骨痛症状逐渐消失,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如今,他不仅能够自如地进行日常生活,还能做一些轻体力活。重新找回生活乐趣的谭大爷心怀感恩,特意定制了一面锦旗送到肿瘤血液科。锦旗上的金色大字,映照着医患之间动人的情谊。
揭秘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由浆细胞恶性病变引起的肿瘤,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广泛浸润,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的异常沉积,使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引起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和高钙血症等一系列症状。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上升为血液肿瘤的第二位,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下面这些症状,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信号!
○骨痛难愈:腰背、髋部或肋骨疼痛,骨痛呈持续性,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莫名贫血:脸色苍白、乏力,常规补血治疗效果欠佳。  
○肾功能异常:泡沫尿、水肿,甚至突然肾衰竭。  
○反复感染:经常发烧、感冒,肺炎、尿路感染等频繁发作。  
○高钙血症:心律失常、恶心、嗜睡。  
近年来,由于新药的不断涌现,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不断提高。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治疗方法
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案是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与免疫调节剂及糖皮质激素,如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的方案治疗,对于大部分骨髓瘤患者是积极有效的;经过诱导化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情获得一定程度的控制、缓解后,特别对于中高危的患者,在符合条件情况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将进一步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减少复发风险。
针对骨髓瘤各种并发症:对于骨质破坏,双膦酸盐类药物有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是唑来膦酸,可减少骨痛、抑制骨质流失。如果发生病理性骨折,或者出现了脊髓压迫症状,就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出现肾功能不全时,需注意减少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出现尿毒症的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支持治疗。
谭大爷的抗癌故事,不仅是个体生命的顽强赞歌,更是现代医学进步的生动注脚。随着血液肿瘤诊疗水平的高速发展,曾经被称为“血液癌症之王”的多发性骨髓瘤,如今已成为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这面悬挂在肿瘤血液科病房的锦旗,既是对医者仁心的礼赞,更是对所有患者的深情告白:癌症并非绝路,早诊早治的曙光永远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