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震颤七年的“钢筋人”终获新生!八触点DBS精准调控帕金森症状
作者:郑桂圆 时间: 2025.08.22

当神经外科行政主任尹宏按下程控器的启动键时,58岁李女士(化名)的症状立刻出现了显著改善——持续颤抖7年的双腿静止下来,长期无法伸展的脚趾得以放松落地,弯曲的膝盖也逐渐伸直。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为饱受震颤合并肌强直困扰的重度帕金森病患者成功实施医院第二例八触点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通过可视化程控技术精准“狙击”震颤核心靶区,为复杂帕金森症状控制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案。

三步解锁“钢筋之躯”
治疗前,李女士的活动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她需要两人搀扶才能勉强站立,双膝因严重肌强直无法伸直,脚趾呈“爪形”蜷曲。她无法自主起身和行走,移动时表现为小碎步且踉跄不稳,姿势稳定性极差,转身时极易出现全身“冻结”现象。同时,患者双下肢存在持续的静止性震颤,上肢也存在明显的动作性和姿势性震颤。家属描述,她连脚掌都无法放平,完全无法独立站立和行走,稍一活动就有跌倒风险。
医疗团队利用八触点脑深部电刺激术单开SNr低频刺激后,效果立竿见影:李女士的双下肢静止性震颤和上肢的动作性、姿势性震颤完全消失,四肢及颈部的肌强直也得到明显缓解。她的脚趾部分舒展,右足弓开始呈现生理曲线。随着平衡能力重建和下肢灵活性改善,李女士得以独立站立。行走时,原本的小碎步变得短促但稳健,起步迟疑减少,转身时的冻结时间缩短了约50%。
随后,团队叠加开启了针对丘脑底核(STN)的刺激。进一步的参数优化带来了更全面的效果,李女士的步态持续改善,运动迟缓症状较之前明显减轻,步伐跨度增大,行走速度提高。肢体活动能力持续好转,肌强直进一步缓解,表现为膝盖能够完全伸直,脚掌可平稳着地,转身动作也变得灵活无卡顿。
双靶点协同狙击“震颤+冻结”

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谭志刚博士表示,本例手术的关键突破在于充分利用了八触点电极的覆盖优势,实现了对震颤、肌强直和冻结步态这三大核心症状的同步精准调控。

谭志刚介绍:“针对李女士复杂的震颤—强直—冻结三联征,我们借助可视化程控系统,精准锁定STN背外侧触点施加高频刺激,直接‘切断’震颤传导;同时,在SNr腹内侧触点施加低频刺激,针对性改善起步冻结问题。系统能实时显示电流覆盖范围,确保在充分刺激目标区域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邻近神经结构的潜在影响,从而协同改善了震颤、肌强直和行动能力,重现了患者药物‘开期’的良好状态。”

蓝色区域为STN背外侧靶点精准覆盖震颤传导通路
灰色区域为SNr靶区电流场完全包裹冻结步态控制区
尹宏深度解读了该技术的价值:“传统DBS在治疗同时存在严重震颤、肌强直和冻结步态的患者时,效果往往有限。而八触点电极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提供了‘双通道独立调控’的能力。这使我们能够同步瓦解三大顽固症状——高频精准‘狙击’STN震颤区,避免过度刺激引发言语障碍;低频定向‘松解’SNr肌强直带,直击冻结步态根源;可视化程控技术将程控时间缩短60%,让患者可以更快地感受到疗效。”
此例复杂帕金森病症状的成功控制,充分展现了八触点DBS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的精准调控优势。该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在帕金森病先进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为更多受震颤、肌强直和冻结步态等顽固症状困扰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如有相关疑问,可拨打神经外科电话0773-8102180进行咨询。